大唐东游记: 第017章 佛偈敬奉天子 县尊安...
眼看裴县尊要发飙,老宋却并不慌张,只见他笑了笑,开口道:“如今我为鱼肉,君为刀俎,便要拿了某,也不急于一时。县尊何不暂且息怒。听某道来。”
“郎君对自己处境倒是明了,也罢,有话请讲。”
“这码头上许多货栈,想来经不得火烧?”
“你……”
“我闻这些货栈中,多有丝绸布匹、竹纸松墨,都是好东西啊!倘若不小心一火焚之……岂不可惜?以诸位看来,下面这些人的贱命,难道抵得过码头上许多财货?”
“抵不过,抵不过啊……”掌柜们急忙表态。
“下面这些人,既是逃人,又已断粮,若不买粮,一家老小必定生机断绝,我也是心中不忍,故而带他们来贵县,说到底,此番孟浪不过是死中求活。我等所求,只是少许粮食,于贵县而言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可要是买不到粮,这些人早晚饿死荒郊。只是他们若是觉得贵县风水绝佳,要死在贵县,说不定就放火烧了这幅皮囊,那时贵县的货仓不免就要有些池鱼之殃。”老宋尽量把威胁的话说得婉转一些。那些掌柜不时伸长了脖子看看城下那些火把,好担心那些举着火把的杀才一不小心就烧了什么。
“县尊所言抓捕逃人也好,剿灭反贼也好,说到底,不过几条贱命。去年王世充杀了几万人,那才是显赫功劳。县尊抓得再多,难道功劳还能盖过他这等武将?县尊是牧民官,所为不过保境安民,只要合县平安,无过即是有功。县尊以为,是和和气气做一场生意好呢,还是向朝廷奏报反贼入寇,火烧粮库的消息好?一旦粮库过了火,想必县尊也有些不便,就是这些掌柜和他们的主家,他的货栈若有损失,难道就不怨县尊?县尊哪,跟一帮子穷鬼草民置气,划不来啊。”
“这……”县尊拈须沉吟。
“是啊是啊,无论如何,这火万万不可使他烧起来啊……”掌柜们觉得老宋说得好有道理。
“何况,既然是买卖,总要谈谈才好,县尊和诸位掌柜何不听听我等出价?”
“还真要买啊?咱们没钱啊。”梁大郎看着身旁这位大忽悠,没敢把话说出来。
“阁下所言,不无道理。也罢,阁下就不妨说说粮价,本县洗耳恭听。”
“如此,某这里先谢过了。县尊不必客气,只呼我大郎便是。”老宋从袖中摸出一卷纸,双手递过去:“县尊请看。”
旁边一个师爷模样的人接过去,展开,眼睛略扫一扫,眉头一挑微露讶然之色,就请裴县令观看。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裴县令读罢,缓缓点头,若有所思,又想起什么似得拿起那纸来细细观看。
“这字……倒似是……”
“倒似是智永大师手书真迹?”老宋替他说出下半句。
“啊,难道真是智永大师所书?”
“正是智永大师手书。县尊请看,字迹先不论,这佛偈又岂是凡俗人能说得出的?”
“嗯,不错。应是大师手迹无疑。咦?大郎拿出这幅字,是何用意?”
“智永大师乃是王右军后人,其书法深得乃祖风范,自然珍贵;此四句佛偈,其中意境,凡人不识,落在我这野人之手岂非暴殄天物?我闻当今陛下笃信佛学,故而欲将此物托付贵县,就由贵县呈于天子,至于城下这些饥民,贵县富足,何不就捐出些粮食来,由在下代贵县向他们发放,可好?”
“……”
“扶危济困,乃是好事啊!”
“官粮关系重大,不可轻动,我等各家捐些粮食便是。”掌柜们唯恐县令莽撞,到时候城下火起,可就麻烦了。
“哈哈哈,好,好,好!大郎行事,真个出人意表!依大郎此说,众人竟是各得其利,好好好!你这买粮,真是使人如沐春风,买得好啊!此事本县并无异议,只是那城下的火把?”
“不妨就由梁大郎下去分发粮食,再教他等灭了火把,退出县城,可好?”
“如此最好。”裴县令于是安排身边人与梁山伯一道下城,接手粮食。
“说来在下还有一事要求县尊。”老宋见粮食的事说定了,又打起别的主意。
“若是兵器之事,大郎还是免开尊口。粮食嘛,还可说是赈济灾民,兵器若给你,叫本县如何向朝廷交代?”
“哎~说什么兵器,说来我记得当日智永大师与人辩经,各有妙论。适才这幅字,乃是另一位大师所言,智永大师听了此言,却也有四句佛偈应答,在下却觉得更显高明。”
“还有四句?”裴县令觉得自己又要就范了。
“我想陛下好佛,县尊既然要进贡,自当将智永大师这四句也一并送去,更显得恭敬之意。我有心代县尊前往会稽拜见智永大师求字,无奈路上多有流寇反贼,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若是有些刀枪弓箭防身就好了。”
“这……”裴县令有些为难,“话虽如此,毕竟你等乃是逃民……”
这时候那师爷模样的说道:“县尊,此事倒也不是全无办法。”
“哦,先生有话请讲。”
“县里拿兵器武装逃民,这种事闻所未闻,自然是不行的。然则若宋大郎手下并非逃民,那就另当别论了。”
“嗯,此言有理。大郎可有说法?”
“呃~这些人一天前还是本分渔户,怎么会是逃民,误会,绝对是误会。绝非逃民!”老宋说得斩钉截铁,至于之前说的那些不利证词,反正既无笔录也无画押,您就当没听过。
“这些义民闻我得了县尊委托,要往会稽求见高僧,又是为天子求取佛理,都说是大大的忠敬之行。只因路上难行,故而他等抛家舍业,举火连夜赶来,要相随保护在下早日取回佛偈妙理,其行虽然孟浪,敬爱天子之心却是天日可表,怎么是逃民?义民!绝对是义民!”
县尊和那帮子掌柜听着这番忽悠,看着老宋大义凛然的嘴脸,心中颇为佩服:高人啊,这脸怎么能这么厚呢?刚说过的话就又吞回去了?合着这些泥腿子不是来放火的,却是来尽忠的?太无耻了!我修炼得还不够啊!
“横刀二十柄,弓十副,箭千枝。不得讨价还价。”裴县令果然有决断。
“再者,你等义民如此忠心,抛家舍业行此忠敬之事,朝廷不可不顾。取回佛偈后,你等可于本县境内择一地开荒定居,自成一里,就名……菩提里。宋海清为里长,务须教化这些义民向善。”县尊将“向善”二字咬得很重。
“如此多谢县尊。”老宋又摸出个纸卷来,很有礼数地双手奉上。
不是说好了要做反贼么?为毛又成了义民了?还定居?唉,各位看官,此乃权益之计,全为合理合法地取得武器而已,何况,有个暂时合法的落脚处,对老宋建设队伍也是很有好处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裴县令念诵一遍,拈须咂摸半晌,心道果然这第二首偈子更高妙些。
“既然已求得佛偈,今夜此事已了。只是本县还有一说:大郎,今你等既是义民,又是本县治下,须得本分。日后你不可在我海陵县中生事!”裴县令的要求,不算高哈。生事什么的,淮南还有很多县城嘛。何况老宋也不是那种总盯着一只羊没完没了薅羊毛的二货。
“哈哈哈那是自然,县尊尽管放心。今后若有差遣,在下虽不济事,也可效劳一二的。”
“哦?如此甚好。此时天色已晚,大郎过些时日可至县衙,本县还有事相询。”
“也好。在下明日再来拜访。今日孟浪,还望县尊及各位海涵。告辞。”
“好说好说,请。”
老宋拱手客套了一番,坐在竹篮里下了城,风一吹,被冷汗湿透了的后背一片冰凉
在码头送走了满载粮食的船队,老宋率众从陆路离开海陵县城。
这次筹粮,老宋运筹帷幄,计划周密,二十三家渔户摇鞍动马,明火执仗,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火中取栗。过程倒是一点也不火爆,反而谈笑风生,宾主尽欢。这是老宋穿越以来指挥实施的第一次大行动,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这次胜利对老宋和他的小伙伴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老宋通过这次成功的行动,显示了他的智慧、胆略和魄力,让大伙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个首领,大家发现这位首领不只是一个见义勇为的独行侠,他是一个真正能够带领大家的,可以信任和依靠的领导者,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人成了老宋最忠诚的部下和伙伴,唯其马首是瞻。这个新生的团队,不管它是流民队伍,还是草寇、反贼,依靠这次行动,确定了领导核心,将来,它将不断成长壮大。
其次,解决了缺乏粮食的问题,老宋就获得了时间,还穿上了“义民”的马甲,这意味着这帮子菜鸟反贼暂时安全了。在粮食充足的时间段里,他可以尽量训练、扩充并设法武装这支乌合之众,他相信,手里捏着一只有战斗力的队伍,将来北上太原时一定会用的上。
同时,不论是老宋、梁山伯,还是二十三家渔户,他们都在这次行动中建立了自信,他们发现自己完全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他们不再畏惧,不再恐慌,在将来,他们面对各路穿着官兵或是义军马甲的妖魔鬼怪时,他们不会再感到绝望,他们只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保护自己和家人。
当然,这一次老宋还是有点遗憾的---粮食太少了!不是海陵人小气不肯给,而是运力不足!老宋手下老老少少拢共不到一百号人,十七条小小渔船,能带走多少粮食?二百石!十万斤而已。除了操舟的人手,其他人都是徒步离开海陵的,那些船装得太重,眼看就要沉底了!老宋早知如此,可是没办法,你拿不走,难道还让人家分期付款?老宋还不至于那么没底线。
不可能事事如意的,老宋如此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