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境传说—落月之子: 第二十章 炼狱孤独
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这对兄妹的逝去而消失。
安生有些茫然的开始在这个世界游荡。他想要离去,却不知如何离去,所以只好游荡。
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某日,安生在一片密林中,找到了一间小屋。屋中,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在分娩。屋外,一个年轻的猎人抱着三四岁的男孩焦急的等待着。
当安生看到小男孩的一刻,他便明白这个男孩又是一个他。尽管这个男孩的五官还没有完全长成,一张小脸留着些肥痴。
屋中传出婴儿的啼哭,然后安生知道这代表另一个花药的出生。
密林中的猎户一家,迎来来第四个生命。年轻男子从他的妻子手中接过新生的女婴,把她抱到小男孩面前。
小男孩有些懵懂的伸出手指,指尖轻轻触碰女婴萝卜干一样的手臂,像是在触摸一件精美易碎的瓷器。
女婴在父亲的怀中咯咯的笑了。
安生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家,不知为何却有些难过。他突然明白,无论时间如何流淌,或长或短;无论人们如何生活,或悲或喜,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没有人能够看得到他,他也不能触碰到任何人。那么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他本就是不存在的,被放逐于外的存在。
安生找不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所以他只能继续一个人默默看着这一世的安生与花药。
他再一次看着男孩慢慢长大,同他的父亲学习打猎农耕。
他再一次看着女孩慢慢长大,同她的母亲学习织布刺绣。
他再一次看着时间带走男孩女孩身边一个个的生命,最后又带走男孩与女孩。而安生仍然只是那个孤零零的看客。
安生终于明白心中最大的不安是什么,这是一种名为孤独的情感,这是一座名为孤独的地狱。
具舍颂所言:孤独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差别多种,处处不定。
当看到这一世的自己又一次被人埋进土里,安生发狂似的跑到悬崖上,然后想也不想的跳了下去。
耳畔有呼啸的风声,安生不停的下坠。这悬崖也不知多少高,安生也不知道自己下落多少时间。
最后,一声巨大的响声,仿佛是巨人在一面庞大的巨鼓上狠狠的敲了一记。安生狠狠的砸进了地面,砸出一个人形的土坑。
无数细微的尘土飞扬而起,安生的眼中清晰的看到这些尘土乍然飞起又飘然落下。然后他有些绝望的从土坑坐起,看了看完好无损的四肢,再一次确认在这个世界中,自己不会老亦不会死。
无奈的安生只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中游荡,一次次找到这个世界的自己与花药,一次次目睹着生离死别。
花开花落,潮涨潮生,孤独的感觉随着时间变得更加强大,渐要占据安生整个心灵。
安生不停的尝试着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来杀死自己。这个过程并不好受,但是无论他怎么做,都没有办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安生只能变得越来越麻木。
流年似水,逝者如斯。已记不得是百年还是千年。
这一世的安生却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
这一日,安生看着这个少年多金的自己,带着巧笑嫣然的花药,坐在一架奢豪马车上,被一群佣人拥簇着,驶向远方。
马车被赶得很急。安生渡步缀在马车之后,不疾不徐。
这一行人翻山越水,却是来到寒山寺前。这是所千年古刹,背靠寒山。寺院青砖铺就,古柏参天,有钟声悠扬,有香烟缭绕。却是个极好的去处。
各处殿堂,鎏金铜瓦,檐枋彩画。内中各有佛像栩栩如生,或卧或坐,或喜或怒,意态如生。
寒山寺深处,有一座响铜殿。这一行人入了寒山寺,便径直走到响铜殿中。
响铜殿内正有和尚开坛讲法。那和尚名叫拾得,生了张方方正正的脸,披了件方方正正的袈裟,方方正正坐于蒲团之上。
拾得是这一带有名的得道高僧。
响铜殿中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有僧有俗,俱是仰慕拾得和尚之名,赶来听他说禅解道。
安生跟在一群人后,走入响铜殿时。那拾得和尚正与众人讲解《坛经》,“智慧观照,内外明澈,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
于这孤独炼狱沉浮不知几世,对于这个世界的事情本已没有多大兴趣的安生,在听到这句话,尤其是“解脱”两字时。麻木不仁的心脏,被悄悄拨动了一下。
他抬头向着拾得和尚望去,满是倦意的眼中有了些许的光亮。
拾得和尚拨动念珠,继续说道:“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
安生若有所思。这段话告诉人们达到解脱的方法,便是使六识出六门,来去无碍,也就是无念行。
这个时候,响铜殿中有个小沙尼,怯怯问道:“法师,如何使得六识出六门?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可以说非常之刁钻。就像是有人问你,一加一等于几。你告诉他等于二。他却又问你,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你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无念行本已是解脱的法门,小沙尼却偏要问无念行的具体做法。佛法本已是玄玄之说,若是真能讲出个具体做法,岂不是人人照着做,皆能成佛。果真如此,极乐佛国,岂不是人满为患。
小沙尼的师父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小沙尼吓得吐了吐舌头。
安生却被这个问题问痴了。他于这个孤独地狱中徘徊不得出,寻得就是个解脱之法。无念行或许真就是自己苦寻的结果。可究竟要怎么做呢?一加一怎么就等于二了呢?
拾得却也是个得道高僧。直面这种古怪刁钻的问题,非但不恼,反而呵呵一笑。拾得向着那小沙尼的方向,看了一眼。目光又越过小沙尼往后,然后远远点了点头。
响铜殿众人皆没有觉察到什么。只有站在最后排的安生,心中突了一下。他分明注意到舍得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而那一记点头,分明是对着自己做的。
第一次,竟是第一次被人看到了。
安生震惊不已之时,拾得和尚开口颂了一段经文。这段经正是《金刚经》中第三品: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这段经文说得更加突兀,响铜殿众人多是听得不知所谓。唯有寥寥几个上了年纪的比丘尼,若有所悟。
安生却听得如痴如醉。只有他真正听懂,拾得这段《金刚经》正是在回答小沙尼方才的问题。
如何使得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十个字就是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二的根本原因。
无余意为彻底。这段话直白的讲就是一切众生我皆要他进入彻底的涅槃境界来是他彻悟明了。也就是说你只要进入涅槃的境界,自然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
那么何为涅槃呢?已经悟出三法印真谛的安生自然知晓,涅槃既是不生不灭。
那么怎样才能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呢?
安生忆起那日在湖畔与老和尚第一次见面时,老和尚最后说的五句话。正是: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个时候,安生终是明白五句话的意思。怎样才能求解脱?那就是什么都不要去求。
放下一切万缘,一念不生,自性就自然现前,所以不用去求。
真法自在,一叶障目。要求真法,要做的不是寻真法,而是摘掉障目的树叶。
终于想明白一切的安生,不去想响铜殿内的拾得和尚,不去想小沙尼,不去想这个世界的自己与花药,不去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他只是坐了下来,五心向天,忘却了所有。于是,安生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心识自在而无碍。
当拾得和尚讲完这一日的法会,众人各自散去。有人自安生身前走过,却没有人注意到安生。安生也没有注意到任何人。
他只是自顾自的坐着。
唯有拾得和尚,在离开响铜殿时,不经意间向着安生坐着的角落,看了一眼,颂了一句:“南无我佛。”
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曾经辉煌的寒山寺开始变得败落。寺中的和尚越来越少,终于不剩一个。
野草开始滋长,响铜殿变成断壁残垣,安生还是静静坐在原地。
有雨水自天穹落下,冲刷安生;有烈日炎炎,曝晒安生;有寒风刺骨,刮吹安生。安生还是静静坐在原地。
有一日暴雨,寒山之上引发泥石流。无数沙石泥浆滚滚而下,直接将安生掩埋了起来。安生还是静静坐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