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说: 第四回 传位靠禅让 任贤使能治天...
那玄珪是一种黑色的玉石,经过磨砺后握在手上,象征着无上的荣光和权力。到后来周朝开始时候才渐渐演变为历朝历代大臣们上朝时手捧的朝笏。
帝尧一百年,尧帝陟崩后,舜帝让出帝位为尧帝守孝。尧帝的儿子丹朱坚持不受帝位,从丹水出走,避舜帝于梁州房陵(现在湖北房县一带)。于是丹朱后来被封于房陵地方,成了舜帝的贵宾。
帝舜元年己未,守孝三年期满的虞舜正式登帝位,作“大韶”之乐以贺,即后人称呼的“韶乐”。
帝舜三年,舜帝又任命皋陶任“士”官而管理刑法,他道:“皋陶,蛮夷扰乱中原,寇贼奸诈不法。你身为士官,‘五刑’要各有使法,服‘五刑’者,大罪应于原野、朝、市三处以身份而分别就刑。‘五流’要做到各有处所,应按远、中、近分别流放至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你要明察案情,执法尽量公允!”
原来当时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五流”是指以流放之法来宽免五刑之罪的作法,以保全贵戚身体上的完整,就如前面说到的“四凶”被流放一样。
他又任命后夔任“乐正”官而负责韶乐,道:“夔!我任命你为乐正,负责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歌,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颂、吟唱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音。你要让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答道:“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尽量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和谐的歌声而舞蹈起来。”
他又任命弃任“稷”官而负责天下农事,道:“弃,黎民百姓的艰难就在于饥馑。你身为后‘稷’之官,定要教会黎民百姓按时播种百谷,以解决饥馑的问题!”
弃叩首受命。至此,人称其“稷弃”,为了区别“神农氏”时代已有的农神“稷柱”,后人便尊称其“后稷”。
接着,他又任命契任“司徒”官而负责教化民众,道:“契,如今天下百姓还未开化而又互不相亲,义、慈、友、恭、孝‘五品’不逊,您身为司徒官,一定要兢兢业业地传播、布撒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
这样,舜帝算是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分别禅让给了以“司空”禹为首的其他四位臣下,自己也像尧帝一样退居而监政。这四位臣下担任的都是当时最大的官,后来这四大臣的子孙也都做了天子。此事被详细记录在《尚书?舜典》中。
且说洪水被大禹平定后,因“四凶”也被舜帝尽数诛杀。一时万民安乐,政清人和,五谷丰登。有诗为证:
尧天舜日祭事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风调雨顺民乐业,畜牧农耕无干戈。
帝舜九年,各地氏族首领纷纷前来朝贡,连西方最远荒漠之地的西王母邦国(现在青海以西)的女首领也来朝贡了。
那西王母国原本是居住在昆仑一带的各氏族的统称,当时还处在母系社会。那地方的民众能歌善舞,服饰也很特别,人人头发松卷,女头领的头上还戴着“花胜”(注: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以剪彩为之),自称是黄帝的后裔。
大禹在治水时候,曾经到过那里,那里的人们曾听禹说起过中国的伟大,所以他们的女头领一是来朝贡联络感情,二是顺便来领略一下如今中国和黄帝时的中国到底伟大在哪里。那西王母国地方盛产玉石,因此就进贡了大量玉环、玉玦、玉管。后来不知真相的人,就把西王母描写成了一个女神。
经过五年这般政清人和的清平情景,舜帝决定仿效尧帝,在黄帝的太庙里举行禅让的仪式。
帝舜十四年,在禅让大典的时候,据诸多史书记载,天上有五彩祥云出现。正是应了那句“祥云本是无心物,却被清风引出来”的老话。
舜帝见天上显出祥云,亲自做了一首“卿云歌”来唱,当他唱完前四句时,在场的四岳、八伯(注:都邑外围四乡八野的首领)、俊乂(音:义。贤才之意)、百工都欢呼着相和而歌。一时,君臣互唱互和,情绪热烈,气象高浑,场面感人。那歌唱道: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这歌的意思是: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上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
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上苍神灵。
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
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据《竹书纪年?五帝纪》记载,第一、三、四、五段歌词是舜帝当时亲自所作而唱,第二段是四岳、八伯、俊乂、百工当时的唱和之作。歌中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
此歌在艺术上,辞藻华美,意境超迈,孕育了以后骚、赋的句法,足可与《诗经》中的“雅”、“颂”媲美。此歌的第一段歌词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由临时大总统孙文力主,到徐世昌当政时终于成为当时的国歌歌词。可是后来不知为何,改由孙文的诗歌了。
唱罢“卿云歌”,舜帝又将尧帝当初禅位于自己时所教诲的那番话对大禹叮咛了一遍,一再强调:“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白话文的意思是:“如果四海百姓陷于贫困,那么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失去了。”
说罢,他觉得意犹未尽,又操着五丝琴,做了一首“南风歌”来唱。歌中唱道: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歌的意思是:
南风徐徐温和吹,可解万民之愁苦!
南风适时缓缓吹,可富万民之财物!
歌中,舜帝为民着想的心情可见一斑,抒发了舜帝对“南风”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因为,清凉而适时的南风,对万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样重要,那样不可缺少。这是一首赞颂“南风”孕育万物、惠泽万民的恩泽之歌。后来“南风”一词成为古时帝王体恤百姓的象征。
舜帝在黄帝太庙举行禅位典礼后,也和尧帝一样位列臣班三十六年而监政。
帝舜十五年,监政的舜帝册封黄帝孙子颛顼帝之苗裔“缙云氏”后裔大禹建立“夏后氏”国,并准其于太室(现在河南登封境内的嵩山古称)祭天。
帝舜二十五年,东北方向的“息慎氏”来朝,进贡弓矢以示臣服。“息慎氏”世居现在长白山以北地方。
且说舜帝的妻子娥皇无子,女英生有一子,名叫均,平时喜欢歌舞,不像其父虞舜那样爱劳动。舜帝觉得其子这种人是不可能为人们服务的,所以他和尧帝的儿子丹朱一样,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捞到。
帝舜二十九年,舜帝仿效尧帝,为大禹总领百官作了铺垫,派人将其子均封于商地(现在河南商丘)。后人称其为商均。
帝舜三十二年,舜帝任命大禹总领百官。于是大禹受命至“方岳”(注:即四方山岳:泰山、华山、霍山、恒山)祭天以会天下诸侯。
帝舜三十三年春正月,大禹“受命于神宗”(注:受四岳山神之命)而下令,将中国十二州重新恢复为黄帝时候的九州,即:
冀州,包括现在的山西、河北、辽宁;
兖州,包括现在河北、河南以及与山东的交界部分;
青州,包括现在山东、辽宁东部,渤海与泰山之间;
徐州,包括现在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黄海、泰山、淮河之间;
扬州,包括现在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淮河以南东至海;
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
豫州,包括现在河南、湖北北部;
幽州,包括现在陕西南部和四川;
雍州,包括现在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
且说当时中国南部荆州的“有苗氏”(注:现在湖南省)地方已经聚集了许多从东海逃难到此的苗人,与当地土人形成了许多部落,被舜帝流放到西方大三危山的三苗的儿子,此时世袭了“三苗”的称号而做了这里“有苗氏”的共主。
此地地势险要,左有广袤的彭蠡(现在的鄱阳湖的古称)、右有开阔的云梦(现在洞庭湖的古称),北靠神秘的汶山(位于现在河南石门县壶瓶山的古称)、南依钟灵毓秀的衡山(位于现在湖南衡阳市)。